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MBA新闻 > 正文

在职MBA:变化中的职业观,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1-09-10 13:59    来源:MBA报考网

当今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的,中国人在择业、就业等一系列职场观念上的变化,也是对经济环境巨变的映射。人们的职业观,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就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历程,我国的职业观基本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变化中的中国,变化中的职业观
 
1、追求“铁饭碗”的60后和70后
 
在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在择业观上他们更加偏重于传统诉求。一份工作“是否稳定”成为他们择业的重要准则,因此,事业单位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工作首选。
 
2、积极奋进的80后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于80年代的他们,薪资和发展成为权衡工作的重要砝码。作为当下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职场中更多呈现出的是拼搏与向上的奋进姿态,这一点在80后的MBA人群中尤为明显。
 
3、更多机会的90后
 
被誉为千禧一代的90后,在就业中更愿意多尝试、多锻炼。“求稳”——这一父辈们秉承的观念,已逐渐被他们打破,专注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上。在就业过程中,他们更加愿意遵从自己的内心。
 
二、新意识形态下的职业观
 
作为当下职场的生力军,90后又一次因为“高离职率”、“一言不合就辞职”等等职场高频字眼进入大众视野,是什么导致90后这群年轻人的职场观念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它们背后的社会原因又是什么?
 
1、相对轻松的成长环境
 
相比较于父辈,90后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更加轻松。对于追求个性独立和生活品质的他们而言,工作不再是唯一目标,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物色更适合的就业方向,影响了90后在职业观念上不受羁绊、随心所欲。
 
2、丰富多样的经济环境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了更加宽松、更加丰富的市场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催生下的“网红经济”、“云经济”等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模式,已不再是他们的就业唯一选择。
 
在回顾了中国近几十年的职业观念转变和当下年轻人职场观的分析后,作为企业管理者,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的中高层又具备了怎样的一种职场观呢?
 
三、MBA人群的职业观
 
对于MBA人群而言,他们见证了社会的变迁,经济浪潮的洗礼,常年的工作经验造就了他们在职场上的“全能形象”。当然,这种形象离不开他们对于职场的工作热情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长期经营和努力。
 
1、不断探索与提升自我
 
纵使是企业的管理层,也不免会经历职场生涯中的“瓶颈期”。作为企业中坚力量的MBA/EMBA人群,在此时,往往会选择自我充电,通过各种方法迫使自己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公司变化乃至市场经济的转变。
 
2、目光的长短决定格局
 
不以“打工者思维”来框定自我,是MBA/EMBA人群对待工作的态度。虽然工作的本质是个体付出的劳动,与薪酬之间的交换,但是工作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份薪酬,收获的人脉资源、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等等都是在工作中获得的个人成长。教授们给予了同学们这样一种理念——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并非唯一。教授们会引导学生用一种辨证的、带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无形中也会让学生对于多元化的观点接受度更高且更包容。让同学们更加透彻地明白不以既得利益去衡量工作的价值,否则就无法看见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失去了工作的价值。
 
3、专注细节终得成就
 
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是众多MBA/EMBA人群在工作中又一重要的习惯。从对业务流程的悉心梳理,到对待客户的耐心沟通,看起来琐碎的工作日常,却是每一个MBA/EMBA人眼中不可错过的细节。相较于初入职场新人“小事不想做,大事不会做”的职场观念,反而更加乐意于去了解每件小事。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了每件小事,才能洞悉到其背后的大道理。只有将企业运作的每一步都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成长,也让自己进步。
 
4、更加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良好且规律的作息是MBA/EMBA人群必备的工作法则,因为作为企业管理层的他们更清楚,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作保障,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是阶段性的,无法持久,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持续助力。职业生涯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才是拼搏的筹码。压力是前进的动力,但是学会释放压力,更能推动前行的距离。MBA同学会也经常组织各类课外交流活动,丰富同学视野的同时,舒缓压力,并且从彼此身上汲取长处,促进自我的发展。
 
5、找寻职场中的最大公约数
 
职场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但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避免不了冲突的发生。职场上的冲突往往有两种:性格冲突和利益冲突。纵使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MBA/EMBA人群也难以避免这两类问题,但是他们却有着高明的化解方法——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的利益往往会在很多时候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甚至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